纪录电影《再会长江》北京首映礼举行

- 编辑:5moban.com - 18

印尼暴動稍和緩後,他們去蘇門答臘的最大城市棉蘭拜師學藝,除了距離大馬霹靂州實兆遠(Sitiawan)一帶相當近,這兩地區亦是華人比例較高的地區。

被張伯苓尊為「南開校父」的嚴修,辦教育主張講中學以通經致用、講西學以強國富民,強調德、智、體、美四育並進,注重人格修養及新校風的建立,後來天津八里台南開的特色在此,也深刻影響張氏兄弟南開、清華辦校的作為。那裡有這樣的田園、林沼、泉水、洋房?如此好環境,如何別人不窺視,不妬嫉,不設法攻擊、批評、拆毀?」從這兒出發,他想到要公平、正義,具體的作法是教職員減薪、改組作人傀儡的董事會、清華學生不再獨享公費出洋等,無不與個人利益攸關,派系成形,改革阻力隨之而至。

纪录电影《再会长江》北京首映礼举行

學生是為出洋去的,不得出洋,必生反動。既使如此,張彭春個人在清華確有南開味兒,只要看日記中的記載「本著南開的精神在清華奮鬥」、「清華有清華的使命,與南開不同,應相輔而不應相爭。住處的舒服是全國無雙的。本來以外交部掌理教育,外行人管教育,違反常理,被視為改革對象,外交部因此與教育部甚至學界產生對立是自然的事。(1923.10.2、1925.5.28《張彭春清華日記》)理想可謂遠大,但無風不起浪,風從那裡來?張彭春致力清華改制過程,草擬改大的章程、計劃改組董事會、規劃大學與出洋學生分立諸事,無不涉及複雜的經費分配和盤根錯結人事問題。

」(1924.2.26《張彭春清華日記》)清華的「南開幫」,似乎令人側目。1923年,張彭春到北京清華園的目的,是想在清華產出新大學、新精神,以推動「新君子教育」,好好培育年輕一代新中國領袖人才。其實剛從大學畢業時,我也期待能到台灣攻讀碩士學位,但當時因為我家面臨經濟上的困境,我必須選擇到澳門工作分擔家裡的經濟壓力。

「對於一個美好未來的希望,通常從仲介費那一關就被潑了冷水。Photo Credit : 曾偉林 大學時期的曾偉林(身高最高者),曾被選為越南青年代表,赴中國參與中越建交60週年慶典。然而,雖然台灣政府提供了許多協助管道,但大部分移工在面臨困難時,卻仍不知道向誰求助。另一方面由於見識過澳門優渥的工作福利,他發現在台移工往往處於工作不穩定又低薪的困境,心情難過之餘總是忍不住透過文字做出紓發。

Photo Credit : 曾偉林 大學畢業後離開熟悉的家鄉,曾偉林在澳門威尼斯人酒店當移工時留下的照片。曾經是移工的身分,讓曾偉林在服務上多了一份同理心,一方面他能夠理解每個人都承擔著生計壓力、懷著夢想來到異鄉工作。

纪录电影《再会长江》北京首映礼举行

Photo Credit : 曾偉林 2018年「移民工文學獎」頒獎典禮上,曾偉林發表得獎感言。」 (節錄自2018年移民工文學獎之「澳門特別獎」獲獎作品《如果那天能休颱風假?》,作者曾偉林。」 (節錄自《如果那天能休颱風假?》) 在這篇得獎文章中,曾偉林提及越南國內許多移工無法負擔高額仲介費、必須到處借貸的現況,而他也對台灣的移工聘僱制度提出看法──現階段台灣無法完全實行「直接聘僱制度」的原因,是聘僱移工的過程產生太多繁雜的手續,導致資方必須接洽仲介業者協助辦理,再加上製造業的企業仍普遍有著「外籍移工是交由仲介來管理」的思維,因此國內在推行直接聘僱制度上存在著相當大的阻力,政府必須找出相對應的配套措施。作為擁有移工經驗的社工,曾偉林十分肯定台灣的移工政策,像是中央政府設立1955勞工申訴專線提供移工諮詢及申訴的管道、地方政府規劃辦理移工參與式預算等活動等,相較於港澳只有少部分的移工服務社群,台灣有許多民間團體、學者投注心力關注移工議題,不但學術界有長期關注外籍勞工的權益保障的劉黃麗娟教授等等學者,還有不少非政府組織致力推動移工的權益保障與服務。

』」 (節錄自《如果那天能休颱風假?》) Photo Credit : 曾偉林 以自身的移工經歷為背景,曾偉林希望能幫助更多在台灣的移工。研究所時期,曾偉林接觸到台灣的NGO(非政府組織),進而開始關注台灣的外籍移工議題,甚至畢業後他仍抱持著熱忱、想為其他在台灣打拼的越南移工同胞做些事情,便透過求職管道進入財團法人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的移工服務中心,從事家事移工的研究、以及個案服務──包括協助面臨勞資糾紛、剝削、性侵害而前來尋求庇護的移工,此外他也定期在網路媒體《南洋誌》撰寫社論文章。本文獲移人Migrants Park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憑藉著對公共事務的興趣,曾偉林選擇就讀國立臺灣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談及台灣生活,他笑說十分喜歡台灣便利的交通,覺得台灣人很親切、很有人情味。

回到宿舍後,我馬上倒頭就睡,直到晚上7點才醒過來,我起床、吃飯、瀏覽臉書,又看到台灣政府提供給外籍人士的留學獎學金資訊,就像命中註定一樣,『台灣』兩字又再次於我眼前出現,而且這次還增加了『獎學金』一詞,進修碩士學位的想法又再次出現,它就這樣不斷跳躍著,那個在澳門的颱風,點燃了我心中對於重返校園的無比渴望。「曾經也是辛勞人的我,為了幫助面臨危難的家庭經濟而在國外找工作,而我想跟正在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以及預計會在另一個國家找工作的朋友們說:『你們可能不是民族英雄,但你們是家庭的英雄,如果你們有夢,請絕對不要放棄。

纪录电影《再会长江》北京首映礼举行

) 撰文:陳怡伶 照片提供:曾偉林 出身越南胡志明市的曾偉林,大學畢業於胡志明市師範大學中文系,培養了流利的中文聽說讀寫能力。求學期間稱的上是「學霸」的曾偉林,雖然遠赴澳門工作,但從未遺忘自身對學習的渴望,某次在澳門遭遇颱風天但無法放颱風假的經驗,意外觸發他強烈想要來台灣求學的念頭(2018年曾偉林將這段心路歷程寫為文字作品,也就是該年獲獎的〈 如果那天能休颱風假?〉),在結束澳門的工作合約後,曾偉林返國並在父母支持下重拾書本,2016年成功申請到台灣教育部的獎學金,一圓來寶島求學的夢想。

「朦朧的車窗外,我看到『澳門大學』四個字在雨中若隱若現,我心想,時間過得好快,我從越南的師範大學畢業也兩年多了……當下我腦海裡突然閃出一個想法 -- 如果現在我回到校園去念碩士,或者去「澳大」讀書,不曉得會如何?可是以我當下的情況而言,這想法會不會太遙遠了呢? 翻到《東方日報》時,我看到一篇報導,說很多澳門學生去台灣留學,今天早上重返校園的想法閃過腦海後,『台灣』又再一次突如其來地在我眼前閃爍。Photo Credit : 曾偉林 研究所畢業後,曾偉林受到勵馨基金會的賞識,進入單位擔任社工、繼續從事移工服務。談到這幾年在台灣生活最讓他印象深刻的事,莫過於2018年他偶然得知社團法人東南亞教育科學文化協會主辦的「移民工文學獎」徵稿消息,便以自身在澳門工作的親身經歷為創作素材,提筆寫下這段人生故事,一舉獲得澳門特別獎首獎,文章中道出外籍移工拋開原生環境到異鄉為金錢打拚的心境與掙扎、以及自始至終不放棄夢想的堅持,讀來使人為之動容。畢業後,由於家庭面臨經濟上的困境,曾偉林萌生去國外工作的念頭,靠著中文能力,他輾轉來到仲介費相對低廉、且有朋友互相照應的澳門,在著名的威尼斯人酒店擔任餐廳服務生,開啟他為期3年的海外移工生涯「對於一個美好未來的希望,通常從仲介費那一關就被潑了冷水。回到宿舍後,我馬上倒頭就睡,直到晚上7點才醒過來,我起床、吃飯、瀏覽臉書,又看到台灣政府提供給外籍人士的留學獎學金資訊,就像命中註定一樣,『台灣』兩字又再次於我眼前出現,而且這次還增加了『獎學金』一詞,進修碩士學位的想法又再次出現,它就這樣不斷跳躍著,那個在澳門的颱風,點燃了我心中對於重返校園的無比渴望。

憑藉著對公共事務的興趣,曾偉林選擇就讀國立臺灣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談及台灣生活,他笑說十分喜歡台灣便利的交通,覺得台灣人很親切、很有人情味。其實剛從大學畢業時,我也期待能到台灣攻讀碩士學位,但當時因為我家面臨經濟上的困境,我必須選擇到澳門工作分擔家裡的經濟壓力。

「朦朧的車窗外,我看到『澳門大學』四個字在雨中若隱若現,我心想,時間過得好快,我從越南的師範大學畢業也兩年多了……當下我腦海裡突然閃出一個想法 -- 如果現在我回到校園去念碩士,或者去「澳大」讀書,不曉得會如何?可是以我當下的情況而言,這想法會不會太遙遠了呢? 翻到《東方日報》時,我看到一篇報導,說很多澳門學生去台灣留學,今天早上重返校園的想法閃過腦海後,『台灣』又再一次突如其來地在我眼前閃爍。「曾經也是辛勞人的我,為了幫助面臨危難的家庭經濟而在國外找工作,而我想跟正在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以及預計會在另一個國家找工作的朋友們說:『你們可能不是民族英雄,但你們是家庭的英雄,如果你們有夢,請絕對不要放棄。

本文獲移人Migrants Park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曾經是移工的身分,讓曾偉林在服務上多了一份同理心,一方面他能夠理解每個人都承擔著生計壓力、懷著夢想來到異鄉工作。

另一方面由於見識過澳門優渥的工作福利,他發現在台移工往往處於工作不穩定又低薪的困境,心情難過之餘總是忍不住透過文字做出紓發。」 (節錄自《如果那天能休颱風假?》) 在這篇得獎文章中,曾偉林提及越南國內許多移工無法負擔高額仲介費、必須到處借貸的現況,而他也對台灣的移工聘僱制度提出看法──現階段台灣無法完全實行「直接聘僱制度」的原因,是聘僱移工的過程產生太多繁雜的手續,導致資方必須接洽仲介業者協助辦理,再加上製造業的企業仍普遍有著「外籍移工是交由仲介來管理」的思維,因此國內在推行直接聘僱制度上存在著相當大的阻力,政府必須找出相對應的配套措施。曾偉林建議,台灣政府對協助管道的推廣需加強落實,讓移工確實了解在求助後能獲得什麼協助,避免移工繼續忍受不合理的工作條件、甚至害怕被遣返而逃跑,這是當前執政當局的首要之務。畢業後,由於家庭面臨經濟上的困境,曾偉林萌生去國外工作的念頭,靠著中文能力,他輾轉來到仲介費相對低廉、且有朋友互相照應的澳門,在著名的威尼斯人酒店擔任餐廳服務生,開啟他為期3年的海外移工生涯。

」 (節錄自2018年移民工文學獎之「澳門特別獎」獲獎作品《如果那天能休颱風假?》,作者曾偉林。求學期間稱的上是「學霸」的曾偉林,雖然遠赴澳門工作,但從未遺忘自身對學習的渴望,某次在澳門遭遇颱風天但無法放颱風假的經驗,意外觸發他強烈想要來台灣求學的念頭(2018年曾偉林將這段心路歷程寫為文字作品,也就是該年獲獎的〈 如果那天能休颱風假?〉),在結束澳門的工作合約後,曾偉林返國並在父母支持下重拾書本,2016年成功申請到台灣教育部的獎學金,一圓來寶島求學的夢想。

很多工作市場如臺灣、日本、韓國、澳門等,都要求出國工作者透過仲介公司來應徵,而不是由資方直接招募……對於在農村地區生活的人,每天的工作只能賺3萬至5萬越南盾(不到新台幣100元),那他們怎麼有能力支付如此昂貴的仲介費?因此,他們要出售土地、去跟親人借錢、或甚至向『角頭們』借貸。Photo Credit : 曾偉林 大學畢業後離開熟悉的家鄉,曾偉林在澳門威尼斯人酒店當移工時留下的照片。

目前勵馨基金會也開始與直聘中心、地方就業服務中心合作,協助個案移工與雇主工作媒合,並提供雇主在流程申請上的協助。Photo Credit : 曾偉林 大學時期的曾偉林(身高最高者),曾被選為越南青年代表,赴中國參與中越建交60週年慶典。

然而,雖然台灣政府提供了許多協助管道,但大部分移工在面臨困難時,卻仍不知道向誰求助。』」 (節錄自《如果那天能休颱風假?》) Photo Credit : 曾偉林 以自身的移工經歷為背景,曾偉林希望能幫助更多在台灣的移工。) 撰文:陳怡伶 照片提供:曾偉林 出身越南胡志明市的曾偉林,大學畢業於胡志明市師範大學中文系,培養了流利的中文聽說讀寫能力。研究所時期,曾偉林接觸到台灣的NGO(非政府組織),進而開始關注台灣的外籍移工議題,甚至畢業後他仍抱持著熱忱、想為其他在台灣打拼的越南移工同胞做些事情,便透過求職管道進入財團法人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的移工服務中心,從事家事移工的研究、以及個案服務──包括協助面臨勞資糾紛、剝削、性侵害而前來尋求庇護的移工,此外他也定期在網路媒體《南洋誌》撰寫社論文章。

Photo Credit : 曾偉林 2018年「移民工文學獎」頒獎典禮上,曾偉林發表得獎感言。談到這幾年在台灣生活最讓他印象深刻的事,莫過於2018年他偶然得知社團法人東南亞教育科學文化協會主辦的「移民工文學獎」徵稿消息,便以自身在澳門工作的親身經歷為創作素材,提筆寫下這段人生故事,一舉獲得澳門特別獎首獎,文章中道出外籍移工拋開原生環境到異鄉為金錢打拚的心境與掙扎、以及自始至終不放棄夢想的堅持,讀來使人為之動容。

作為擁有移工經驗的社工,曾偉林十分肯定台灣的移工政策,像是中央政府設立1955勞工申訴專線提供移工諮詢及申訴的管道、地方政府規劃辦理移工參與式預算等活動等,相較於港澳只有少部分的移工服務社群,台灣有許多民間團體、學者投注心力關注移工議題,不但學術界有長期關注外籍勞工的權益保障的劉黃麗娟教授等等學者,還有不少非政府組織致力推動移工的權益保障與服務。Photo Credit : 曾偉林 研究所畢業後,曾偉林受到勵馨基金會的賞識,進入單位擔任社工、繼續從事移工服務

第三,「圍魏救趙」,主動攻擊綠營 韓國瑜現在是綠營及「小綠」台灣基進猛攻的議題點,朱立倫要嘗試開啟新戰場,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擊被捧上神壇的「順時中」或行政院院長蘇貞昌。藍營支持者原來期盼黨內其他山頭能夠可以分擔壓力,特別是擁有「高知識」標籤的朱立倫,擁有一定的年輕族群支持,若能成為韓國瑜的副手,不僅可以化解因為「郭韓」之爭而游離的「知識藍」。